首页/震撼:放生行善使陈光标成了内地首富(转载)

震撼:放生行善使陈光标成了内地首富(转载)

admin 2024-12-13 16 12/13

  ——正如佛法所说,财富越施越多!
  作者:CCTV记者
  陈光标,2008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首榜大奖,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年度经济人物之一。他出生于安徽省五河县长淮乡的一个贫困的农家,靠着自身努力打拼成为一个成功商人。仅2007年一年,他捐出的善款便超过1亿元。他没有向银行借贷一分钱,也从不在受赠地区进行投资。 作为内地最年轻的慈善家,因这个年度的慷慨之举必将摘下内地首善的桂冠,也必将推动中国慈善公益事业春天的到来。不惑之年的陈光标10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4.75亿元,被资助人数20多万人。2007年度捐赠总额为1.81亿元。仔细了解,他竟然是持续放生者........ 他说:在菜场见到青蛙、乌龟我就要买来放生。我放生到玄武湖里的青蛙、乌龟等大概要按吨计了。 我们坚持把企业利润的近30%捐赠慈善事业。
  他生于一个极度贫困的农家,却靠着自身努力打拼为一个成功商人。
  浙商、闽商、晋商、粤商、苏商……各路新商帮中,不乏财富更多、名声更大者,他却是捐助穷人最豪爽的人。仅2007年一个年度,他捐出的善款便超过1亿元。他没有向银行借贷一分钱,也从不在受赠地区进行投资。
  这个经历酷似李嘉诚,目标亦是李嘉诚的年轻富豪,作为内地最年轻的慈善家,因这个年度的慷慨之举必将摘下内地首善的桂冠,也必将推动中国慈善公益事业春天的到来。
  他叫陈光标,刚满39岁。
  “我的生活乐在其中”
  ——青年企业家陈光标的慈善人生
  陈光标,一个声名日隆的苏商。他的“名”,并不在于他有多富有,他的“名”有一个响亮的称呼——慈善家。10年来,他累计捐赠款物到位3.17亿元,其中现金2.18亿元,物资9900多万元,捐助范围达全国10多个省市欠发达地区,受益人数超过30万人……这一连串的数据,是对他的“名”的最好注脚。
  从照片上看,这是一个年纪不大、面相和善的商人。他是怎样一个人?何以致富?又何以对慈善事业乐此不疲?带着一连串疑问,记者走近了陈光标。原本以为陈光标是个需要破解的谜,而随着采访的深入,陈光标乐在其中的慈善人生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
  “穷孩子”的善举
  在中国,历来都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但陈光标似乎有些特殊,因为在他还是“穷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发自内心地帮助别人了。
  关于贫穷,陈光标有着深刻的记忆。他曾对熟识的《扬子晚报》记者周桐淦披露自己的隐私:“你注意到了我吃鸡蛋的认真?有意思!我一般每天只吃一只煮鸡蛋,的确是慢慢地吃、认真地品味。我有一种特殊的鸡蛋情结,或者说是隐私。”接着,他讲述了一个吃鸡蛋的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文革”后期,对他后来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故事——
  我的老家在苏皖交界的西南岗农村,“文革”后期相当贫穷落后。我两岁多时,一个哥哥一个姐姐相继饿死了。从我记事起,父母就常常因为村上的红白喜事而向别人家借个一两块钱。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一块多钱的书本费也是父母东家西家两毛、三毛钱凑起来的。父母亲借了钱之后就常念叨,等鸡子下蛋后卖掉还债。那时,农村一户只能养两三只鸡,鸡蛋也就十分金贵了。在只有过春节才能尝点肉味的年代里,吃一只煮鸡蛋多么令人向往!一念之差,我偷吃了第一只生鸡蛋。
  父亲看出了问题,鸡子光啼叫不见蛋,以为是黄鼠狼偷吃了,便在鸡窝边支起两只鼠夹捉拿“凶手”。我的“偷吃”暂停了几天。然而,诱惑是挡不住的妖魔。当我又一次在墙角磕破母鸡刚下的鸡蛋准备生吸的时候,小我两岁的妹妹惊叫了起来。父亲大怒,和母亲一人操着木棍、一人舞着竹竿围追过来……
  现在想来,父母当时也是气愤至极。父亲是建国初的高中生,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在那个年代也算是“虎落平阳”。但父亲却教子极严,母亲也是个好人。我比弟弟大8岁,我至今记得,弟弟躺在床上饿得直哭,母亲怀里却奶着邻居家的孩子。你说,在这样的家庭里,我不是个该打的坏小子吗?所以,这一段人生插曲于我是刻骨铭心的。古人劝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太语重心长了。多少年来,掉在桌上的饭粒我一定要捡起来吃掉,见到自来水龙头滴水我就要拧紧,街头倒地的自行车我会扶起,在菜场见到青蛙、乌龟我就要买来放生。我放生到玄武湖里的青蛙、乌龟等大概要按吨计了。而且,我做这些,有条件时都会带上家人、带上孩子。
  如果说偷吃鸡蛋的经历让少年陈光标深刻认识到了行善助人的道理,那么他少年时的另外两件小事就可以看作是他慈善行为的肇始了。
  我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去理发。理发店对面有户人家专门是靠养牛、杀牛为生的。那天在理发的时候,我正好看见他们在杀牛,他们把牛吊起来,用大油锤直接砸牛头,我根本受不了这么残忍的场景,因为我从小就放牛,和牛有着很深的感情,尤其是看到旁边的牛在流泪,我心里难过得很。当天夜深的时候,我就偷偷跑进那户人家,剪断了拴牛的绳子,把后门打开,把所有的牛都放走了。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想到这件事情,我还会很快乐,虽然给那家人造成了一点损失,但我却救了好几头牛的命。
  还有一件事,让我真正体验到了帮助人的快乐。那是小学三年级快开学的时候,我在暑假里每天拿小木桶从二三十米深的井里提水挑到一公里外的镇子上卖,一分钱随便喝,每天能赚个两三毛钱。开学的时候要交书本费,也就1.8元,但我听说邻居家的孩子还没有钱交这个书本费,家里人正在到处借,我就去学校帮他把书本费交了,把书给他领了回来。其实,当时我卖水赚的钱除去贴补家用,还有还别人的钱,已经没有多少了,但这是我第一次拿自己赚的钱去帮助别人,心里的那种快乐真是比吃了蜜还甜。
  小事其实不小。善良之心人皆有之,难能可贵的是,无论在怎样的困境中,陈光标都没有让一颗善良的心蒙尘——就像《扬子晚报》的评论:慈善的元素,在陈光标的血液里快乐地流动着。
  “少年万元户”的商场历练
  在和陈光标的交谈中,他多次提到了他年少时“一分钱随便喝”的卖水生意。虽然时隔多年,但每次提起,他的眼中仍然闪烁着自豪的光。对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能够将村上几乎没有什么成本的井水和集镇上人们喝水的需要结合起来,已经让人惊奇,而他又打出“一分钱随便喝”的口号,则更见他的直爽与豁达。
  13岁时,陈光标告别了卖水生涯,转而利用暑假骑着自行车到几十公里外的安徽农村卖起了冰棒。但冰棒生意很快就结束了,原因却让人有些意外:小孩子们想吃冰棒,大人却不给买,被缠烦了还会打孩子,陈光标看到了于心不忍,干脆白送给他们吃,这样的生意怎么继续?陈光标谈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止不住地笑,此时,助人的快乐超越了一切。
  后来,闲不住的陈光标又做起了收粮贩粮的生意,这让陈光标真正体验到了经商的成就感。刚开始,他踩着一辆旧大杠自行车,到附近的三乡五镇收粮食,再转卖给粮管所,赚取其中的差价。风里来,雨里去,汗水流过不少,辛苦吃过不少,但陈光标觉得值,因为一家人的生活就在飞速滚动的车轮里得到了改善。
  17岁那一年暑假,挣了两万多元钱的陈光标成了当时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
  其实,“经商”只是陈光标的课余活动,他并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业。17岁那年,他不仅收获了“少年万元户”的称呼,也如愿走进了高等学府,成为南京中医学院的一名大学生。走出家乡那方天地后,一扇通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之门在陈光标面前开启。从此,他的人生,在省城南京掀开了更精彩的一页。
  时隔多年,再谈起这些往事,陈光标用了“五个不能忘”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我觉得人应该常怀感恩之心。人生在世,有五个不能忘:一是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二是不忘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三是不忘老师的培养之恩;四是不忘亲朋好友帮助的滴水之恩;五是不忘回报社会。”
  10年创业:由商人到慈善家
  因为捐赠了巨额财富,陈光标这个名字突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面对他的慷慨,人们总是很好奇:这样一个在商场上名不见经传的商人,靠着什么积累下了巨额财富。
  谈起自己的创业历程,陈光标用了“很简单”这个形容词——
  我做企业到现在10年了,经历其实很简单。从1997年开始做企业,我是通过生产自己发明的新型电子疾病探测仪起步的,初期的创业的确很艰难,但是我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后来,又生产销售灵芝口服液、灵芝胶囊等保健品,再后来做房屋拆迁,到现在做循环经济,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
  我们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东、河北、四川和香港等地设立了工厂,回收报废轮胎,利用德国先进生产线自动清洗、粉碎后加工提炼成再生橡胶粉,其中一等品用于制造农用车胎和摩托车胎,二等品用于制造塑胶跑道等,三等品用于生产橡胶改性沥青,我们回收处理的橡胶轮胎占当地回收总量的70%以上;我们还回收医用一次性输液袋、塑料针管等,做无害化处理后提炼硅橡胶,用于制造老年人颈椎牵引器等,并进行原料出口;我们在上海、天津、广东、山东、河北等地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理工厂运用二氧化硫非定态转化制酸技术进行再生铅冶炼,解决了传统炼铅工艺二氧化硫污染问题,年处理废旧铅酸蓄电池15万吨;另一个重要业务是废旧建筑物爆破与拆除。现在,看到南京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原来的建筑物有80%都是我们公司拆的。像奥体中心原地面建筑物、沪宁高速公路拓宽改造时几十座天桥的拆除等,这些都是我们近年来为大自然生态的改善与恢复所做的“慈善”工程。
  几年来,我们在全国拆迁下来的混凝土打碎作为道碴,8车道的高速公路可从南京铺到杭州,回收的废旧钢材吨数足够造几座长江大桥。我们的队伍以退伍军人为主,也是充分利用了社会闲置的有生力量。而且,这种再生资源的开发几乎是零成本。所以,10年来,我们坚持把企业利润的近30%捐赠慈善事业。这种爱的奉献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也为企业投资新材料制造等事业赢得信誉和发展良机,企业利润一直以60%以上的速度递增。这不是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再生循环式和谐发展吗?
  谈起自己现在所从事的再生资源利用行业,陈光标显得很兴奋。但从言谈中,记者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兴奋并不仅仅因为这个朝阳产业的光明前景,更多的是这个行业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这与他的另一项事业——慈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做企业,我一直坚持诚信做企业,坚持守法经营,我不想贪多求快,有多少钱做多大事,都是拿自己挣来的钱进行扩大再生产,每一笔钱都是实实在在赚来的,这也是我能够放心捐赠的底气所在。熬过严冬的人最知道太阳的温暖。所以,我们董事会规定,我们的捐赠只雪中送炭,不锦上添花。定向在基础教育、孤残儿童、老少边穷和突发灾难四个方面。”陈光标这样介绍着他的慈善事业。
  “1997年的时候,公司刚起步,收入不到20万元,我就拿出3万元资助了一个安徽的白血病患者;1998年,公司盈利也不过60万元,但我还是拿出了28万元为苏北农村修建了一条4.8公里的乡村公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因10年来的坚持不懈,陈光标用善良之心筑起了累计捐赠到位款物3.17亿元的慈善丰碑。

家族排列介绍人人在此孕育 紫晴前世今生因果谘询网 https://www.richdady.cn/xlsk/item-12.html

- THE END -

admin

12月13日02:49

最后修改:2024年12月13日
0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共有 0 条评论